重外学子三下乡:看乡村振兴战略下 奋力奔跑的石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充分了解石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活现状,寻访助力石柱县乡村振兴的产业力量,7月25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春聚力·乡约冷水”实践团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和冷水镇开展了“产业兴·乡村兴”的实地调研活动。
2019年4月,石柱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7.91%的良好成效,一举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脱贫攻坚战结束之后,石柱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依托产业力量奋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走访过程中,八龙村的全村长告诉实践团:“在走向乡村振兴的路上,发展乡村产业是根本。产业发展起来了,经济带动起来了,我们生活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莼菜助力经济发展
第一站,莼菜。七月的重庆酷暑难耐,然而当实践团抵达重庆市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时,却发现这里的气温十分宜人。据了解,八龙村拥有平均海拔1400米的优越地理环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村内山泉水丰富。当地村民还告诉实践团,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夏天来避暑的人。宜人的温度,不仅吸引了游客,也让八龙村产出的莼菜质量格外优异。
“田里这么多荷叶,开花的时候一定很好看吧”“同学们,那可不是荷叶,那就是我们这儿的特色,莼菜。”“荷叶居然是莼菜?”站在大片莼菜地前,实践团成员和当地正在采摘莼菜的村民们亲切的交流着。眼前,这一片连着一片,仿佛无边际的绿色田野,种植的就是当地特色产品—莼菜。八龙村村长全昌奎向实践团介绍了当地的莼菜产业,依托当地的自然优势,石柱县在冷水镇打造了中国(石柱)莼菜农业公园,农家乐和旅游产业有了更多宣传点。2018年以来,八龙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巩固发展莼菜1800亩,村集体累计收入达38.7万元,靠莼菜,当地村民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在走访调研途中,实践团还了解到,该地已经建成了莼菜加工工厂,及时采摘的新鲜莼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包装,走进老百姓的餐桌。如今,莼菜已经成为石柱县脱贫攻坚过程中重点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成为“康养石柱”生态名片的金字招牌,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
蓝莓种出“莓”好生活
第二站,中益乡。在出发前,实践团了解到素有“美瞳之果”的蓝莓成为了石柱县中益乡经济发展的一个引爆点,中益乡依托特色产业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增加。结束八龙村调研后,实践团便立即赶往中益乡进行蓝莓产业调研。在抵达中益乡后,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光明村的蓝莓基地。
带上专属采摘篮,实践团成员跟随基地果农走进蓝莓生产基地,帮助果农采摘蓝莓果实。“这种黑黑的就是成熟的,就摘这种。”果农向实践团成员解释道。在采摘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从果农口中了解到目前当地蓝莓已经衍生了下游产业,如蓝莓果酱、蓝莓果汁等。鉴于销售渠道并不是十分广泛、品牌知名度在整个蓝莓产业中知名度不高,实践团成员认真思考,向果农提出使用完善物流行业、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对蓝莓的销售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发展。现如今,中益村民依靠颗颗饱满蓝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正走向明天的“莓”好时光。
黄精带动村民致富
第三站,华溪村。地处大山深处的华溪村,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中益乡华溪村黄精育苗基地,这句话被写在了基地外的宣传牌上。通过走访调研,实践团了解到,在脱贫攻坚阶段,黄精就作为特色产品助推脱贫,成为中益人口袋里的“黄金”。现如今,已经脱贫摘帽的中益继续把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村民对实践团成员激动地说着:“相比三年前,华溪村黄精种植规模更大了、下游产业更加完善了,我们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发展黄精产业拓宽了华溪村村民的增收渠道,黄精在华溪村真真正正变成了增收的“黄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通过调研,实践团发现产业振兴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真正意义上助推了乡村振兴。
(通讯员 郎玉丽 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