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远古追踪
平原与山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是古人类生存繁衍的理想区域。永川地处川东褶皱带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区,山丘坝,台地兼具,优越的山水环境为古人类的生存演化提供了理想场所,反映了远古永川独特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形态,形成与中原文明并不同步的区域文化特点。本区域第四纪更新世和全新世堆积的零星分布和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从旧石器时代或新石最时代开始,古人在此繁行生息,文化在此绵延不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永川肇迹
汉东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将永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同时可以获取较完整的先秦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填补永川先秦考古的空白,为研究永川乃至渝西地区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和发展演变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适应发展
先秦时期的渝西地区,古人类与两个时代性质不同的动物群伴生,即与“大熊猫—剑齿动物群”和“现生动物群”并存,动物群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区划特点。这样的生态环境背景下,古人类对优越环境资源的依赖惯性导致渔猎采集经济与农耕经济长期并存,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略显滞后,文明起步较晚。
渔猎采集经济与原始农业经济并存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渔猎采集
渔猎采集经济是旧石器时代先民最主要的生计方式,古人类采集植物果实种子、抓捕水产资源、狩猎捡食动物肌肉骨髓,以旷野为家或借洞穴栖身,以松散的社会群体为单位,过着迁徙与流动的生活。而原始农业经济是新石器时代先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古人类的食物来源更多地依靠驯化栽培,居住形态出现更多样化的人工建筑形式,社会群体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出现原始部落,过着相对固定与稳定的生活。从渔猎采集经济到原始农业经济的转变,不是经济形态的突破与飞跃,而是原来经济形态内部逐渐分化出现新的生产形式,新生成分慢慢增加比重,而原有成分逐渐降低比重,直到新生成分完全取代原有成分的地位。渔猎采集经济与原始农业经济在相对封闭或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环境中,会保持长期优势互补的共存关系。
狩猎采集是旧石器时代先民赖以生存的技能,狩猎采集人群总是需要跟随动植物资源的季节变化和迁徙来做出调整,代表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依赖性生存方式,是山水环境资源下迁徙流动的组织形式。
选择驯化植物能够提供比狩猎采集更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生存方式由漂泊迁徙转变为定居耕作。人类开始聚集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从事原始种植业,相互之间联系增多,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形成,社会组织更加复杂。
渔猎捕捞是水资源环境下特有的经济形式,长期作为狩猎采集经济和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定居及农业生产,促进了饲养业的发展,家禽饲养不仅作为一种肉食来源和辅助劳动力,而且具有财富的象征意义。
石器,木器制造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手工业的具体表现,而进入新时期时代以来,陶器的烧制成为最具特色的手工业之一。纺织,青铜器冶练制造,制盐等其他手工业形式也相继出现,社会组织更加复杂,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也由家庭式转变为专门化的作坊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