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桢楠香(永川区级非遗)
药香文化与情缘
来到永川,品一壶沁人心脾的永川秀芽,少不了要伴一炉“桢楠药香”,舌尖上的幽幽茶香与鼻翼间的袅袅药香交织碰撞,足以抚平人世间一切浮躁,带你遁入无人之境……人生能有此等惬意清欢的时刻,说来都是缘分。而“桢楠药香”的故事,还得从一位心怀执念的有缘人说起。
“桢楠药香”是永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是一种用桢楠制作而成的手工药香,出自一位名叫张益丽的女子之手。张益丽生于永川来苏一个医生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于祖辈们的济世情怀。母亲阳卓秀是一名赤脚医生,也是张益丽的中医启蒙老师。张益丽从小就喜欢跟随母亲上山采药,童年最熟悉的味道便是漫山遍野的各类草药香。“从山边、石缝中摘回来的杂草,一到母亲的手中,就变成治病救人的良药。”这让小小的她便心折于中草药的神奇力量。
大学毕业后,张益丽在医药行业辗转了十年,依旧无法忘怀那股萦绕心间的药香。她的梦想是能将药与香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有香文化内涵,又兼备药用价值的制香技艺。为了制造出她心目中独一无二的药香,她进入大学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不远千里去福建拜师学艺。此后,她奔走于佛香、道医、中药、理疗等多位大师门下,求学足迹遍布全国,力图将各方学说熔于一炉。
对于张益丽而言,香的制作不仅是蒸、煮、炮、炒、炙、烘焙、研磨、成型等九道工序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不懈探索、追求完美的艰苦过程。她坚信做香如做人,“香无定式,人无完人”,要找到最合适的香料和最恰当的调配比例,绝非易事。制香的工作要求制香人与香药、自然、天道合而为一,若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一和极高的悟性,想必很难成功。而张益丽从小便与药香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就像被药香选中的有缘人那样,在修炼过程中实现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有神助。
张益丽不仅拥有中医的家学渊源,得到了天南海北的名师指导,更有缘的是,她还在家乡偶遇了极其珍贵的制香原料——桢楠。桢楠木是珍稀树种,十分名贵,它的叶子可研磨成一种高级的制香粘粉,但极难求得。张益丽有一次竟无意间在永川临江发现了大量桢楠苗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此外,对于生活在湿气较重的山水之城的重庆人而言,极具散寒、祛湿、化浊功效的桢楠本就是绝佳香料。于是,张益丽便选择以永川桢楠入香,研发各种药香产品,包括香包、熏香、敷贴等,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在今天看来,“桢楠药香”不仅是一种以永川桢楠为原料、具有化寒祛湿功效的手工药香,同时也是不忘初心、不断追求制香新境界的张益丽本人,以及她所竭力传承的药香文化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