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食高氏烟火架(重庆市级非遗)

2022-05-24

绚烂的烟火盛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词人辛弃疾的描述下,一场绚烂的烟火盛会,在有东风吹抚的夜晚极尽璀璨地绽放,点亮了夜空,也引发了百姓潮水般的欢呼雀跃……烟火,是如斯美丽的一样事物,即使短暂,却也带给人们掠影惊鸿般的明亮与灿烂。

而在历史上,为了尽可能使得烟火的燃放时间更长、更美丽,古人可谓是穷尽想法和手段,于是烟火架便应运而生。

烟火架,又名“焰火架”“烟花架”,其实就是一种以竹、纸、火药等为基本原料制成的传统烟花。烟花架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竹和纸结合,然后参照各种建筑、动植物的形象,制成一种可以折叠的模型;这些模型最初呈折叠好的状态,在燃放过程中,火药会释放出相当程度的动力,使得模型迅速打开、膨胀,并持续发光、发声、冒烟、变色和运动,极为绚烂多彩。

关于烟火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那时烟火架已诞生了雏形,且还有另一种将木偶和烟花相结合的烟火道具,叫做药发傀儡(又称药发木偶)。明朝时,药发傀儡的技术得到了进步,出现了将模型、场景结合变化的“烟火戏”;而到了清朝,一种能转动、能变化的烟火器架出现了,它能将几种不同的“烟火戏”装在不同的箱或筒中,依次燃烧绽放,这就是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烟火架”了。

在西南地区,永川陈食镇的高氏烟火架名气极大。据记载,高氏烟火架的创始人名为高辉廷,他出生于1980年,少时四方求学,集编扎、彩绘、雕刻、塑像、焰火等多种技艺于一身,在借鉴传统烟火架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于上世纪20年代始创陈食高氏烟火架。

制作高氏烟火架,首先需要准备好竹、纸、火药、泥巴等原材料。在制作时,以竹制成各种模型的骨架,然后用纸、浆糊、泥巴进行裱糊,起到阻燃、隔火、串烧的作用,最后进行彩绘。彩绘是反映工匠技艺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工匠会根据人们的意愿绘制不同内容,并进行搭配组合,例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又或者龙、凤、麒麟等动物,又或者花、竹、文字,均美轮美奂。

高氏烟火架的外形,通常是一个高1.5米、直径1米的圆桶,其中正是被层层分隔、裹挟的燃放内容和造型。燃放时,将圆桶倒放或悬挂于搭建的架杆上,再以远处的“炮子”进行引燃。只见放置在圆桶周围的数盏宫灯率先被引燃,照亮四周,随着五光十色的鞭炮和礼花骤响,桶内的模型在火药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依次层层绽放,每一层都是一个精美的主题、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金童洗澡、健美比赛、老爷上轿、仙女散花、金鱼闹莲……围观的群众掌声、欢呼声也随着烟花绽放的节奏此起彼伏。

一场千姿百态、趣味无穷的高氏烟火架表演,往往能吸引大量的观众。肆意燃烧、绽放的烟火,照亮了夜色;而那些吉祥的寓意、温暖的祝福,也照亮了人们的内心。

150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