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园寺石塔:斜而不倒五百年成奇观
塔园寺石塔
文物简介
塔园寺石塔位于永川区来苏镇塔园村。修建年代为明代中期,占地面积约为180平方米。该石塔底座全部由条石垒砌,塔身共有11层。石塔为仿楼阁式,6面11层,通体皆以石砌,叠层清晰,浇浆灌缝,结构简朴,雕琢精细。其一二四六七层均为素面,第三五层分嵌佛像和题记。因其历经雷击,且年久失修,佛像散失,塔身有毁坏。是研究当地佛教、历史、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孙悟空在五指山下被压五百年,取经成功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康熙大帝曾感叹,真想再活五百年;佛云: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五百年,足让人感叹人世间万物之不容易。 然而,在来苏镇塔园村有一石塔,历经五百年风雨斜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感叹之神奇。从来苏场沿宝峰方向,刚出场口,有一十字路口。在去往宝峰和青峰的道口之间,另有一条上坡道路,通往塔园村。约莫十分钟车程,过一竹林掩映的小河,号称“西南第一斜塔”的塔园寺石塔就位于这个小山坡上。石塔由基台、基座、塔身组成,与周边区县的石塔相比,它具有三大特点。
基台大。站在公路上仰望,基台为七八层的青条石砌筑,呈四方形,上有石栏杆。基台位于小山坡上,占地面积约为180平方米,远远望去,气势雄伟。在基台正中,护栏拱卫之下,另有正方形石基,长约3米,高约2米,上有须弥座纹饰。基顶石料的四周,均探出石基约0.2米,显得错落有致,具有层次感。原有塔身共13层,相传很久以前曾被雷击损毁2层,仅剩11层,高约18米。经过后期处理,现已恢复13层。
塔身斜。古塔塔身现在向北面倾斜大概三至四度,却屹立数百年,斜而不倒。为什么会出现倾斜?有专家分析,这是因当年建设者对塔基勘测、设计失误,以致塔基下沉不均匀所致。石塔的基台,完全因坡势而建,南面最矮处石基的高度,仅为北面最高处的三分之一左右。四面基台的高低迥异,如果泥土出现受震或沉降,也会造成石塔倾斜。
雕工美。塔基上设须弥座,置实心覆钵,整石雕凿,半球状上大下小,状如倒覆之钵,直径约2.3米,高2.5米。钵体刻《金刚经》文,因风雨侵蚀,文字大多模糊不清,覆钵西面中下部开一小龛,内中造像已残。钵下口沿施双层莲瓣及仰瓣荷花纹饰。钵上施四方形围栏平座。平座上为方形密檐式实心塔身,多层造型,逐级上收。11层塔身,每层或刻祥云图案,或分嵌佛像和题记。
上世纪70年代末,黄瓜山白塔未能逃脱厄运,轰然坍塌。如今,塔园寺石塔成为永川境内唯一幸存下来的古塔。1984年,永川县财政局对其拨专款进行第一次维修,加以保护。同年,永川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