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四、“十四五”时期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设想
(一)总体目标
在重庆中长期发展的建设“重庆文化强市”“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将完成阶段性目标,将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成为:先进文化的发展高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地、国际旅游消费城市。
1.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依照公共文化均等化要求,基本建立起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更加丰富多样,精准供给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和旅游阵地覆盖率、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服务普及率、社会力量参与率、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新的水平;旅游景区数量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依托互联网技术,提升智能化服务,构建起现代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文化和旅游基础。
2.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全市支柱性产业。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产业化品牌。充分利用重庆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采用新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大力开发文化和旅游产品,增强文化和旅游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活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构建完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到202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500亿元,使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全市的支柱性产业。
3.旅游业发展在国内和国际上更加知名。更进一步打造以“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为主的旅游景区和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具有全国或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项目。
4.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更加有效。深入挖掘重庆巴渝文化内涵,提炼重庆人文精神;大力实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程,切实有效的实施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使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具彰力和魅力。
5.构建现代化融合媒体体系。深入推进融合媒体的建设,大力引导新技术在融媒体建设的应用,初步建成现代化的融媒体传播体系,更进一步扩大重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6.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索有效。进一步深化重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符合重庆市情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措施、模式,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点和全国高地。
(二)指标体系
主要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依据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为基本,充分彰显重庆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基于历次五年规划的成功经验,与“十三五”文化和旅游业规划进行衔接,延续性地保持了文化事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指标。根据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构建起“十四五”期间重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共计35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为9个,预期性指标有24个。
“十四五”时期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